谈班主任家访艺术

网站首页    德育处    道德讲台    谈班主任家访艺术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日

 

昆山市城北中学 周琴

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家访能大大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班主任工作的润滑剂。那么该如何做好家访工作呢?笔者就工作以来的多次家访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要有明确的家访目的

家访是有事上访,教师希望通过家访解决什么问题或达到什么目标,应做到心知肚明,避免盲目的,漫无边际的闲聊,给家长造成误解:这教师真马虎,工作拘泥于形式,对我们孩子也不了解不熟悉,平时也不可能对孩子有什么关心之举。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损伤了自身形象,谈不上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更别说配合工作了。所以,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方可踏上家访之路。从目的上来看,家访一般有可分为五种类型:了解型、问题型、跟踪调研型、指导型、慰问型。

二、要有充分的家访准备

教师家访前应针对此次家访目的进行充分的“备课”:

1、“备”学生。教师在家访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被访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同学间的相处等情况,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同时,也让家长多了一份理解,感觉教师在自已孩子身上下的功夫不少,比父母更了解孩子。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彼此间的情感距离也能拉近不少。

2、“备”家长。为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也应了解一下被访家庭的情况,掌握一些背景资料,如被访家长的职业、学历、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关系,对子女的教育观等。以便在交谈时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合适的谈话方式。

3、“备”自身。“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有了明确的家访目的和充分的家访材料,家访老师还得整理一下自已的思绪,从哪里切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是什么,内心还得打好腹稿。若毫无准备,随心所欲,其结果往往是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三、要选准合适的家访时机

家访前,我们一般都应打个电话进行預约,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而不能想去就去,搞突然袭击。而且,我们还得根据各自的情绪和事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时机。

对于那些生活上有特殊困难或生病不能到校的学生,此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的关怀,倘若老师能带上一、二个同学及时家访,送上一些可口的食品,说上一些贴心的话语,会让家长和孩子感激万分,今后的管理工作就会迎刃而解,师生的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而对于那些正“东窗事发”的问题生,教师家访的时间应该稍缓一下。因为此时的学生狼狈不堪,可能会遭到气急败坏的父母的棍棒教育。而家长则气不打一处来,心里乱成一团麻,若家访教师在第一时间赶到,会让被访双方都显得很尴尬没面子。只有等被访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进行家访才比较合适。

此外,家访教师有一个好的情绪也是家访工作成功的关键。记得,我所带的班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姓李的同学上网打游戏,我知道后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大半天。可是,没过两天他老毛病又犯了,刚上完我的课,人就不见了踪影。班上同学纷纷报告,说他又去打游戏了。怒不可遏的我一个电话打给了他的爸妈决定家访。 “你们这个孩子算是彻底完蛋了,我那天辛苦教育了他半天都是白搭,以后我是没本事管了,现在人又不见了,你们自己解决吧。”劈头盖面的火药味十足的措词,哪还有人来领你的“辛苦”两字。于是,家变成了战场,家长、老师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对双方,家访也就成了一场不文雅的唇枪舌战。应该说,家访是一种交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需要双方尤其是家访老师有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好情绪对自己是一种好感觉,对家访工作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四、要讲究家访的说话技巧

成功的家访首先要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见面时的说话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一番话语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和整个家庭的幸福,所以谈话时一定要恳切真诚有分寸,采用商量口吻,忌用“命令式”、“批斗式”等口吻,要让对方家长感受到来访教师的诚意。若不便正面表达本意时,可采用同义词替代、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委婉储蓄地表述。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家访时我们可以从表扬孩子的优点着手,打开说话局面:“张明同学平时在校劳动积极,是个‘能手’;体育优秀,是个‘强手’;工作出色,是个‘好手’;若能在学习上多那么一点点……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了” 。“老师啊,这孩子平时在学习上怎么啦,你尽管说……”,于是我就一五一十地把张同学平时在学习上的一串毛病抖落出来,如课上睡觉、作业马虎、常有漏缺、抄袭现象、不背课文……在我平静的叙述中,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忙着向我找对策。水到渠成,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合理化建议拿出来给家长作参考。成功的家访后,张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张爸妈每次见到我,都会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激与尊重。

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而导致失礼。当对被访家长不够了解时,我们的谈话不要急于切入正题,可与对方拉拉家常,摸摸性格,因人制宜,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如对于脾气急躁、文化素养较低的家长,说话时尽量多提孩子优点,不足之处稍加点拨;对于诚恳正直爽朗型的家长,可直言不讳,采用“开门见山”式;对于文化素养高的家长可把自己的想法、意见拿出来与对方共同商讨,切忌“灌输式”;对于溺爱型的家,可多谈谈溺爱造成的后果,让对方产生危机感,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存在“问题生”的自暴自弃型家长,应以鼓励为主,巧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重树家长对孩子管理的信心。

此外,注重仪表形象也是教师家访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家访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便捷通道,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的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家访时要穿着大方,举止得体。同时,对于家长的一些表心意的款待,礼物的馈赠都应予以婉言谢绝。


2019年10月23日 09:5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