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一些偏差

网站首页    学科教研    数学科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一些偏差

2015年1月6日

昆山市城北中学   陈美芳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启发与深层次的思维训练、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课堂讨论与有效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等四组辨证关系,分析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对新理念理解的一些偏差,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偏差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辨证关系

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但只要稍作留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合作、讨论是每堂必用,成为必需教学环节;无需探究的问题也在大探特探,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绝对化;重视现代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教学方式等等。下面就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辨证关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一些看法。

一、提问启发与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为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提问启发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然而有些教师过于偏好提问,以为只有如此“启发”,才能激活课堂的互动气氛。“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教师提问不断,课堂上呈现一派热闹景象。但是应该知道,“提问”并不等于“启发”,太多浅层次的提问反而阻碍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提问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仅要明确目的任务,还要掌握“火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重视,提得过深启发不了学生思考;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问得过晚起不了作用;提问数量过多,问题转换频繁,也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当学生的思维习惯被定格在浅层次上后,学习兴趣就会淡薄、思维反应就会迟钝、思维能力就会下降。

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确实要有提问来支撑,但不是指形式化的提问,而是指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有层次,出现适时、难易适中、量适可,趋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组织提问。一定要注意“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思”的价值,使学生进行高水平思维活动,以一种高智力参与的认知水平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还不能准确地理解“探究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要设计探究性学习环节。感觉如果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就体现不出新理念。其实,在这种自主探究的“热闹”背后,渐渐出现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实际违背了开展自主探究的初衷。

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并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发现、去探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发现学习或探究学习,而要理智客观地分析学生和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一般来说,一些以并列型、递进型、后继型呈现,思维重在迁移转化深化的教学内容才适宜用探究性学习,如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勾股定理的推导、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等有关规律的发现、公式的推导、性质的比较、方法的总结等。而思维重在抽象的起始教材内容,以及初次接触到的基本概念,如无理数的概念、因式分解等内容,完全可以用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得。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之中。

三、课堂讨论与有效的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里的内部信息与外界信息得以交换,促使思维不断得到调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如果把数学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看成是一种时尚,将“合作学习”异化为课改标签,不管需要与否,一概组织讨论,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觉得讨论只是一种无聊的形式。在一些貌似热烈的讨论形式下,真正开动脑筋的学生很少,既浪费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还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此外,频繁的合作所解决的问题若并没有什么梯度,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显得相对肤浅,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

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小组教学只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才是最可取的。从数学知识的自身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有的难点内容、抽象知识,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位似的应用等,就得由教师讲深讲透,不必勉强组织讨论;有的通过学生自学就能学会的基础知识,如整式的乘法、统计中的简单知识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班级整体授课和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即便必要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也必须注意几个方面:讨论时机一般应在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或有意见分歧、需要交换时进行;讨论内容必须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源之水,建立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挑战性;学生必须明确分工,教师适时监控与指导。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其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思想便先进了,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用“满堂按”取代了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课堂机智等个人特色,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中日渐淡化。如果学生长期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更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了。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比如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有的老师也用课件的方式展示,这远比让学生亲手剪一剪效果要差。课件“动”起来不是目标,学生“动”起来才是课改的真正目的。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九年级)。

3、江苏教育出版社《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

 

本文发表在《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2019年10月24日 11:0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