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案例的“四性”要求探略

网站首页    学科教研    政治科    精选案例的“四性”要求探略

2014年9月13日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 李中霞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是否合适对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挑选案例除了要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外,笔者认为还应遵循“四性”要求。

一、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与2003年版相比更加全面清晰地凸显了“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因此,教学中挑选案例时,要注意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关注的话题,围绕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

例如,笔者在教学“用智慧保护自己”时,挑选了这样一个案例:先呈现一副图片(一名学生正在被敲诈),笔者没有直接问“该怎么办?”接着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三种不同做法:小花:遇到敲诈,乖乖的给钱,免遭挨打,算自己倒霉,算了。小兵:遇上敲诈,要态度强硬,坚决不给。小强:碰到敲诈,要灵活点,可以先给他,事后喊几个哥们儿找那家伙算账,揍一顿。并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同意谁的做法?(不同意一方代表陈述理由)既然这三种做法都不妥,那么你觉得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通过挑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使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让不同的思想得到碰撞、激荡和交融,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认识事物,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2012年中考江西省南昌卷第17题: 以下是罗小春同学在一次思想品德考试中完成的一道分析题:

罗小春看到该题只得了2分,感到很疑惑。请你帮她指出错处并订正。(6分)

这道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在生活里找教育”的观念。命题者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生自己平时的错误回答作为案例,要求学生从评判者的角度帮助罗小春指出答案中的错误并订正,以解除她心中的疑惑,非常的生活化,引发了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学生有话可写、有话要写,起到了很好的测试和教育效果。

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挑选案例时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这样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寓教于乐。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时,所使用的一个案例就是报刊上的一则短小精悍的笑话《报警》:消防队:哪里着火了?报警人:我家。消防队:我问是在什么地方?报警人:在厨房。消防队:我是说我们怎么去?报警人:你们不是有消防车吗?

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把这则笑话挑选为“报火警时,我们该讲清哪些内容?”的案例再恰当不过了。这样的案例既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又让学生增添了欢声笑语,活跃了课堂气氛,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个人与集体”的内容时,笔者挑选了《水珠与大海》这则寓言故事作为案例:“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劝阻它,它不听;鱼儿劝阻它,它也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瞅准机会,猛地跃出了海洋,可它刚一探头,风儿吹着,太阳也照射着,它消失了。”问:你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这个案例形象生动,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通过知识迁移,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在注重案例的趣味性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不能因为迁就学生的趣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热闹,而采用偏离教学内容的案例,所挑选的案例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要将案例的趣味性和教学内容很好地统一起来。2.要将案例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要让学生在笑过乐过之后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对课本知识的迁移。

三、集约性

有些教师采用“一例一理”的方法,即列举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一堂课案例过多,学生眼花缭乱,疲于应付,那样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考,而且主题频繁变换,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支离破碎的感觉,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案例的集约化运用,可以采用“一例多境”的方法,即利用“一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一例多境”坚持“一例”为主、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呼后应,将整节课包容进去,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例如,以下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孙权军老师以“一例多境”方式教学“依法享有财产权利”的部分教学实录,让人眼前一亮,整个课堂主线明了,条分缕析,一气呵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道走进我们的同龄人钱小满的家庭,通过对钱小满家发生的系列案情来学习经济权利中有关财产方面的一些权利。

【讲授新课】(一)钱小满家的喜事

案情投影:钱小满的爷爷有自建楼房300多平米,因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在该地段扩建道路,钱小满爷爷的房子被迫拆迁,钱家一家老小提出拆迁必须以补偿其损失为前提。

问题探究:政府有权拆钱小满爷爷的房子吗?钱小满一家老小有权提出赔偿要求吗?

火眼金睛:辨别下面所列钱小满家庭成员中的哪些财产是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

案情追踪:房子被拆后,钱小满爷爷家动迁后按照国家政策分到了拆迁房。拿到分配的房子后,钱小满的爷爷:1……2……3……4……

问题探究:钱小满的爷爷对分配到的拆迁房的处理分别行使了公民对自己对合法财产的哪些权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二)钱小满家的痛苦

案情投影:几年后,钱小满的爷爷因病去世,一家人清理了下爷爷死后留下的财产,发现爷爷留下的财产主要有:……面对爷爷留下的这些财产,家庭成员发生了些争执:……

问题探究:1.上面清理出来的财产都是钱小满爷爷的遗产吗?2.案例中属于钱小满爷爷遗产的法定继承人有哪些?3.如何看待案例中家庭成员争执中的不同观点?4.上面案例体现了哪种财产继承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继承方式?

(三)钱小满家的烦恼(案情投影:…… 问题探究:……)

四、时效性

我们挑选的案例无论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还是社会上的时政热点,都应力求最新最近,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被案例所吸引,产生迫切探求的欲望和动机。

例如,《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这两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这两课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空洞无趣。但是,如果引用刚刚发生的“钓鱼岛事件”的相关内容作为案例,学生一定会眼前一亮、情绪高昂,对课本上这两节课的内容会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又如,在教学知识点“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时,课本上列举的案例是2001年发生的“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事件”和“陕西省‘3·25’体彩造假案”,显然早已过时,提不起学生的精神,而选择最近发生“薄熙来王立军事件”的相关内容作为案例,一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保证案例的时效性,我们教师一方面需要善于观察,要持续不断地去关注学生的平时生活,了解新近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他们现在所关注的事;另一方面,我们平时每天要关注新闻报道,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并及时收集整理重要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分门别类地归入课本相关主题,以备后用。另外要注意的是,热点问题的存在并非静态的,其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变化过程,事实上,有一些长效热点诸如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它们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呈现出各种新的态势,需要长期关注。

当然,我们在注重案例时效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课堂作秀,也就是说不能为了时效而时效,追逐时髦,紧跟潮流,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它必须为教学服务,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2


2019年10月24日 11: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