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和操作实践的研究》研究方案

网站首页    语文十二五课题    研究方案    《初中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和操作实践的研究》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6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初中阅读教学内容确定和操作实践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昆山市初中语文中心组课题小组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内容成为了理念与方法之间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王荣生先生就在其《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中指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如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三者的不一致;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对选文意义可以有多个角度的阐释,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阐释方法;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教师个人的专长和个性特点的不一样等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呢?李海林先生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良现象,如“泛语文”、“反文本”、“教师不作为”、“无效讨论”、“无中心拓展”、“多媒体化”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非语文的”。王荣生先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的九条指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除了要选择适合选文类型、适合教材要求、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语文”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这些教学内容还应该最终指向“语文”,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样确立的教学内容才具有有效性。

我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阅读教学内容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

1.教学内容照搬教参内容,教师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更缺乏创新意识;

2.对于教学内容确定不准确,课堂教学目标杂乱或不清晰,不符合文体特征等毛病时有发生;

3.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

4.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导致重难点的确定有偏差;

5.过于追求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6.过多停留在教材“原生价值”的获得,忽视了教材“教学价值”的挖掘与获得。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主编的国标九年义务初中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操作实践,专指散文、小说实用类文体、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操作实践。

关于“教学内容”,具体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的意思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针对上述的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我们课题组主要是学习。在学习课程标准、各套教材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每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实践。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2010年3月30日,“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在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这是一次“长三角地区”的语文教育研究盛会,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教研员、高校学者、中小学教学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近几年各大语文教学杂志纷纷发文对“语文教学内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中学语文教学》近几年发了近二十篇这方面的论文,《语文建设》发了近11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发了25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发了3篇,《语文学习》发了28篇,《中学语文》也至少发了两篇。王荣生在《确定教学内容:不应是问题的问题——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0(9))中说:“‘教学内容’是任何一门教育类学科都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当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走过百年的历程,蓦然回首,竞发现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而清晰的界定。”李海林在《“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进展、问题及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10))中说:“经过一批学者和老师的努力,‘语文教学内容’终于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的问题,关键是内容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目前就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这样几个:①如何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体系”;②如何将“语文课程内容体系”转化成“语文教材内容体系”;③如何依据“语文教材内容体系”来设计“教学内容体系”;④如何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在2011年第一期深度关注栏目的引言中这样说道:该杂志就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将从理性的层面进入到文本层面。《中学语文教学》杂志自2011年第一期以来已探讨了: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各大语文教学杂志还讨论了大量的文本篇目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

1. 本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校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细化

新课程改革搞了十多年,语文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语文课程至今没有清晰地界定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以王荣生先生、李海林先生及其团队等为主提倡掀起的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也得到一线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正逐渐深化,越来越集中到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在我国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诸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方面往往显得颇为茫然。要么什么都教,面面俱到;要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任意为之;更多的老师则是照搬教参或是一些专家的要求,没有自己的选择。这是很难把新课改落到实处的。

而本研究,“初中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实践研究”就是促进教师去研读文本,通过研究能做到让老师自己去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有“我”。但是,本课题研究不额外添加老师的负担,本研究要做的就是老师平时认真备课的工作和实际课题教学的实践工作,可以说本研究真正做到了教科研走进课堂。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细化。

2. 本课题研究可以推动“教学六认真”工作,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

许多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规范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教学六认真”的要求。“六认真”中有一条认真备课的要求,对这一条的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每位教师要有一本每年自己新写的教案。很多教师由于理解不到位和平时工作比较繁杂,往往把编写教案当成了负担,为了节省时间,应付检查,往往就抄写别人的现成教案。至于每天要上的课,老师也只是做个二道贩子,教参上怎么说或资料上怎么说,就现学现卖,搬给学生,没有能做到真正的认真备课。而本课题研究《国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操作实践》,可以促进教师认真研读文本,自己去研究确定每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然后写出教案,再走进课堂,这样就真正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中要求的认真备课。这样写出的教案是高质量的,上出的课也才是有“我”的语文课。教师不再是教参和专家的传声筒,这样做也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能快速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顽症

尽管语文新课程改革已搞了十年,但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严重。目前,学生的阅读量不可谓不大,教材、读本、名著、作文选、各种阅读训练的试题填满了学生的书包,堆满了学生的课桌;老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可谓不多,从早到晚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篇稍有难度的文章,学生就看不懂了,每年的中考,学生失分较多的部分往往就是课外阅读。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原因何在呢?如何才能破解这“高耗低效”的顽症呢?能够科学有效地确定阅读教学内容是解决这问题的关键,而这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又不能只靠专家,只靠教参,而主要应靠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文本,去确定每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去确定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研究要做的就是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来确定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找到确实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体系,应用在教学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创新之处是运用文学批评中的一些方法对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些文本进行创新解读,重新解读,从而找到适合教师自己、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题研究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把课题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完美结合,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研究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做到教育科研走进课堂。

四、理论依据

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的专题讲座中提到: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我们把它分为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

什么是合适的文本解读呢?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比如说,符合小说阅读的方式、符合散文阅读的方式来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问题,且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问题,往往根源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偏差。正是这样的问题和偏差,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失误甚至错误。许多人都在讲,进行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这并不是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差,更多的情况,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不合适的解读方式,导致解读的偏差或错误。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我们可参考钱理群、孙绍振所写的一系列解读文章。孙绍振曾批评过某高考卷中的一道“诗歌鉴赏”题。该题要求学生指出对一首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标准答案”是:“‘金黄的稻束站在收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以前。”孙先生说:“显然,这是超越了时间和场景的具体性的,确定时间根本没有意义,暴露出命题者对诗歌理念上的外行:抒情诗与散文不同之处,就是它是高度概括的,超越具体时间的确定性,有利于它的深邃概括。”(《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这里所说的“诗歌理念”,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读法”——在诗歌中的“时间”里,读出什么东西来。钱理群有一篇解读《走向虫子》的文章,题目是“说什么‘理’,如何‘说理”’,文章开宗明义:“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文。”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如何‘说理”’来展开。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不当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比如散文,不管是什么体式的散文,不少教师都采用“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词语揣摩”的模式,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找到小说、散文、文言文、实用类文本教学内容确定的一般原则,然后能对教材中有争议的文本或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的文本,进行研究,使得老师们都能确定这些文本的教学内容,上出有质量的语文课。最终确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内容体系,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争取发表两到四篇论文,针对每册教材编出一本教案。

(二)研究的内容

具体可设以下几个子课题:

(1)散文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操作(顾红梅、吴洁、刘海英)

(2)小说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操作(陶静娟、王敏、翁文娟)

(3)文言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操作(宋静娴、朱凤仙、刘英)

(4)实用类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操作(苏觉清、陈文新、刘祖元)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准备用三年时间,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同时进行,针对各册教材的各类文本,研究它们教学内容的确定。每年确定不同类的文本作为研究重点,当然也不是每一篇文本都值得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有争议的,内容难以确定的文本。另外,还要通过典型文本的研究带动一类文本的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6月5号至2012年8月25号,课题申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阅文献资料,选题,撰写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1号至2013年9月1号,重点选择一些文本进行研究,撰写教案:写人记事类散文(《安恩与奶牛》、《社戏》、《享受生活》、《呼兰河传》、《散步》、《背影》),写景类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绿》、《画山绣水》、《夏》);托物言志类散文(《海燕》、《白杨礼赞》);文言文(《幼时记趣》、《三峡》、《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记承天寺夜游》、《马说》);

第三阶段:2013年9月1号至2014年9月1号,重点选择以下文本研究,撰写教案:外国小说(《最后一课》、《变色龙》);中国小说(《范进中举》、《草》);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故乡》);游记类散文(《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文言文(《小石潭记》、《陋室铭》、《晏子使楚》、《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写人记事类散文(《老山界》、《我的母亲》、《送行》、《给我的孩子们》);

第四阶段:2013年9月1号至2014年4月1号,重点选择以下文本研究,撰写教案:文言文(《陈涉世家》、《醉翁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游记类散文(《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托物言志类散文(《囚绿记》、《雪》);写人记事类散文(《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一双手》、《童年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

第五阶段:2014年9月1号至2015年1月25号,结题阶段:整理所撰写的教案、论文及其他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通过老师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一些专家的课例,研究他们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

文献调查法:本研究将通过广泛搜集研究资料,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

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本,分析教师的教案设计。

比较法:同课异构进行比较,还可以进行多篇课文比较研究。

文本研读中还会用到文学批评中的一些方法,如:社会批评、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叙述学批评、语言学批评、读者反应批评、生态批评等。

七、预期研究成果

论文若干篇,争取在三年内能公开发表四到六篇论文。

教案设计,能编成三到六本教案集,争取公开发表几篇。

课例,对于优质课,刻成光盘保存。

课堂实录,对于同课异构的课可以做成课堂实录进行研究。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持人

课题组组长:宋静娴,昆山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副组长:陈文新,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副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二)课题组核心成员

苏觉清,昆山市城北中学教科主任、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刘祖元:昆山市蓬朗中学副校长、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朱凤仙:昆山市葛江中学办公室主任、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顾红梅:昆山市第二中学备课组长、昆山市学术、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陶静娟:昆山市国际学校初中部教科主任、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王  敏:昆山市葛江中学备课组长、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一级教师

刘海英:昆山市国际学校语文教师,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一级教师

刘  英:昆山市新镇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昆山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吴  洁:昆山市第二中学备课组长、昆山市教学能手、中学一级教师

翁文娟:昆山市玉山中学备课组长,昆山市教学能手,中学一级教师

(三)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搞了大量的调研,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例如:

王荣生 郑桂华主编《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试编本)语文教师手册: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教交流》(第 1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

张中原 徐林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倪文锦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中学语文教学》发表的论文7篇

(四)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为了做课题研究我们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三种语文教学杂志,同时还将借助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中文咨询网、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另外还会关注沉浸式语文学习网、语文潮网、语文味网、中华语文网等等网站,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微博。当然我们也会借阅和购买一些著名专家出版的教育著作。

本课题研究基本不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就贯彻在教师的日常备课(包括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听课(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这些常规的工作中,增加的工作只是注意收集、整理工作,另外就是要争取能发表一些论文、设计、课堂实录。和可能获得的回报相比,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我想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是愿意付出的。(执笔:宋静娴、苏觉清、陶静娟)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2019年10月24日 11:1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