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激趣语文课堂

网站首页    语文十二五课题    研究成果    优化教学策略,激趣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6日

优化教学策略,激趣语文课堂

昆山市第二中学  顾红梅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好语文、学好语文是师生双方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亲切、鲜活灵动的。可现行的语文课堂却时常呈现学生木讷闭锁、教学死板繁难、华而不实、呆滞粗陋的弊病。

《语文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现状和课标要求都不约而同地向语文教师提出同样的一些问题,那就是: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而广泛地激发?

教学是讲求策略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与思考,我认为优化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趣语文课堂的关键。

(一)教学创意与设计是激趣课堂的内核。

    “教学创意”,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而教学设计是教学创意的落实。教学创意与设计中的激趣应立足于“新”、“简”、“实”、“活”。

①新颖的创意与设计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智慧地回避教学死板的现象。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一书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新鲜别致的教学设计第一次出现在眼前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智慧之光也闪现了。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回避了教学中字词解释、句子释义等常规方法,巧抓一点,牵起全篇,可谓新颖。他将教学切入点设定在文章章法的分析与审美上。第一环节是“章法之美初现”,目的是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欣赏本文章法之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文脉清晰,景情相生,虚实结合,层层推进。第二环节是“章法之美再现”,引领学生理解全文表现出的“起、承、转、合”的精致结构, “起”写出了事件的背景;“承”写出了寻友的情景;“转”写出了美丽的月景;“合”写出了非同一般的心境。有“月色入户”到“月下寻友”到“月影清丽”到“月夜偶感”,情思荡漾,一气呵成。经过这两步的揣摩与分析,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作者在章法运用上的高超技巧。教学中,像这样不走常规路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简明的创意与设计可以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轻松地回避教学繁难的现象

简化课堂教学程序,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可谓是语文教学力求追寻的原则之一。语文学科带头人徐金国老师在教授《柳叶儿》时,用诵读感悟一条主线贯穿全课,让课堂围绕老师所精心预设的“三步阅读”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这里的“三步阅读”是:初读,感知课文基本情节和情感基调;再读,品味苦难童年生活中的快乐;三读,品味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苦涩。在精简的教学创意下,老师将阅读与表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文段语句读出来、品出来、悟出来。

正如徐老师所说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简单的课堂”,而简约教学的奥妙在于:教学过程看似简单,教学内容却丰厚——简中求丰。徜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得轻松集中,怎能不喜欢语文课?

③朴实的创意与设计可以让学生学有实效,切实回避哗众取宠的花架子课堂

特级教师王君在执教《安恩和奶牛》一课中,从小说主人公安恩的两句话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披文入情,让学生在对人物语言的比较品读中,准确把握安恩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学生找出安恩对买牛人问话的不同回答(一是“它是不卖的。”,一是“它不卖的!”)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从而开启了一个令人愉快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先是辨别句子(两个答话)的异同(比如一个是句号、一个是感叹号),接着是说出答话的微妙不同(比如一为平静、一为生气),再思考如此不同的原因(比如买牛人一为有礼貌、一为粗鲁),最后总结为“安恩的态度变化乃是因为买牛人对牛的态度不同”(买牛人尊重牛,安恩就尊重他;买牛人不尊重牛,安恩就不尊重他)。在这样的过程中,王老师反复要求、建议和提醒学生要“在原文中找出原词”来,要“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要“仔细”“研究”,要“从更小更小的细节中去揣摩”:也就是把“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的功夫做细、做足,落在实处,从而在进入文本、走近安恩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在不少语文课热衷于“驾空”联系和分析的当下,这样的语文阅读和相关表达不流于空泛、不漫无边际,这就是很“实”的阅读教学。说它实在,是因为它紧扣文本,源于学生真实的品读感悟;说它实效,是因为在读中比较、读中感悟、读中分析、读中收获的过程中,即开启学生广泛的思维,激发无穷的智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何乐不为?

④灵活的创意与设计可以让学生机敏活跃,有力回避了课堂呆滞的粗陋状态。

笔者在教授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一文时,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用三个“何等”贯穿课堂始终,驾起全课脉络:第一板块是,通过概括事例、咀嚼词句、朗读体会三个步骤,引导学生体会孩子是何等的真率、自然、热情,从而感受作者的观察是何等细致,描写是何等精妙;第二板块即,通过找出描写大人的动作、语言、心里等语句,来体会大人是何等的野蛮、出丑、悲哀,同时也体会大人对孩子的欢喜、憧憬之情,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是何等的复杂,文章抒写是何等的真切。

教学设计的灵活,讲究的是过程灵动、手法生动、环节富有变化,从而产生生动而丰满的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一文说: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二).开放延展课堂,拓宽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是激趣语文课堂的外接。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不仅来源于课堂,更来源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拓展是学生语文学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发展个性,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教授《狼》这篇课文,让学生思考,假如顾野没有麦场,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你又将如何设计情节呢?学生投入极大的兴趣,纷纷发表看法;在教授完《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内容后问:游行大典完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仿写成文,学生们在课下精思成文,妙章迭出。在讲授《孔乙己》后,要求学生将文中间接出现的丁举人形象通过孔乙己窃书的情节加以合理想象,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贴近这一人物……

拓展延伸打破了语文课堂时空的局限,让语文课堂向纵深发展,教师不仅要倡导预设性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要珍视生成性拓展,因为这是学生的智慧的展示与闪现。有效的拓展延伸定会促进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深度,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螺旋形提升。

综上所述,讲求“新、简、实、活”的教学策略,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内外拓展延伸都能激趣课堂,但有效践行以上教学行为的前提是: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要具备对教材的深阅读、要具备充沛的激情与冷峻的思考,更要具备真爱语文、珍视课堂、心系学生的一颗炽热之心。

 


2019年10月24日 11:19
浏览量:0